作者: 时间:2025-10-30 点击数:
欧洲实地or国内远程
国际组织实习计划
ARE YOU READY
国际组织实习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和参与国际组织工作。顺利完成实习者可获得国际组织颁发的实习证明或推荐信,丰富个人履历,提升软背景,助力留学、考研、就业之路!本文重点介绍两类实习项目:01部分介绍欧洲实地实习项目,02部分介绍国内远程实习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习方式。
01
欧洲实地实习
▇ 实习组织:国际组织人才发展学会(TDAIO)
▇ 实习时长:1个月欧洲实地+2个月国内远程,共3个月
▇ 实习地点: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
▇ 实习时间:2026年1月24日-2月22日(实地)2026年2月23日-4月23日(远程)
▇ 实习岗位:国际实习生
▇ 实习内容:主要包含三大板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项目实践、国际组织调研交流与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具体将通过参加国际组织工作坊、在国际组织和当地机构开展调研交流与信息收集、参加国际会议或文化活动等形式实现。国内远程阶段以撰写项目报告为主。具体实习任务以国际组织安排为准。
▇ 安全保障:项目负责老师与实习主管双重管理,安全无忧
▇ 住宿安排:酒店/公寓
实习收获
官方背书
获国际组织实习证明和推荐信
顺利完成实习者将获得国际组织颁发的实习证明和推荐信,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国外留学、国内升学、名企求职。
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运作规则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委员、欧洲议会等国际组织与政府机构调研交流,与工作人员直接对话,深入理解国际组织运作机制与全球治理前沿动态。
SDGs实践
推动多个联合国议题发展
实习聚焦全球治理、性别平等、生态环境等多个方向,学生将通过专题Workshop、国际焦点讨论、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和团队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
跨文化技能
解锁“全球公民视角”
沉浸式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还将参加国际组织与法语联盟联合主办的法语知识讲座,参访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等欧洲文明腹地,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论文发表
提升学术影响力
优秀论文有机会发表在国际期刊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
人脉资产
构建全球人脉库
有机会与联合国官员、欧盟政策专家、各国青年领袖交流,为日后发展积累宝贵人脉资源。
全球视野
欧洲文化深度漫游
实习之余,持申根签证,打卡法国、比利时地标,感受欧洲多元文化,真正实现“行走的跨文化课堂”。
往期回顾
参加UNESCO青年AI研讨会
2025年暑假,同学们参加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举办的青年AI研讨会,多位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获UNESCO官员高度评价。
参加UNESCO第十五届咨商代表大会
同学们与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当中国学生举手发言时,整个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参加巴黎AI行动峰会
黄同学有幸在峰会中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了交流。“站在马克龙总统身旁的那一刻,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决心。”
和国际组织官员零距离互动
“关于欧洲法院管辖权,什么案例能够被法庭受理?发展最好的国家总是能得到最多的预算支持吗?”这些高大上的国际组织不再是新闻里遥远的单词,同学们和官员直接面对面交流。
模拟联合国大会
同学们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扮演不同的国家代表角色,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和协商,最终形成决议。
“特殊的”汇报日
在成果汇报日,同学们对实习期间的成果进行汇报,形成可落地的方案,得到国际组织主管的赞扬。
往期学生体验
叶同学
跨文化沟通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在欧洲,我不仅要适应六小时的时差、截然不同的饮食与交通方式,还要在随机分组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快速建立合作。我学会了在团队中主动定位自己的角色——有时是执行者,有时是协调者,甚至在关键时刻成为推动进程的“隐形领导者”。我也更加意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与思维的载体。在一次次的即兴发言、小组汇报和文化碰撞中,我的英语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王同学
02
国内远程实习
▇ 实习组织:共300余个国际组织可供选择,如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语言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协会、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世界生物质能协会等
▇ 实习形式:互联网远程办公(在校期间或假期均可,不影响课业安排)
▇ 实习内容:公共调研、文件整理、数据收集汇总、基础翻译、基础网站维护、汉语教学等
▇ 实习时长:3-12个月(申请人可自选)
03
校内报名流程
网上办事大厅->办事指南->学生海外交流项目申请->统一身份认证->项目类型(选择校际学生交流项目)->完善个人信息
项目咨询
IOINTERN
国际处联系人:邓老师
邮箱:gjcxmk@gdut.edu.cn
电话:39322762
-------------------
项目方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185-3210-7630
版权所有:广东工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粤ICP备05008833号